联系我们CONTACT US

深圳市九晨公关顾问有限公司

联系人:康宗强

联系电话:13823198910

公司地址:深圳龙岗、福田

产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产业新闻

纳斯达克科技盛宴 vs 港股巨无霸时代
发布时间:2025-07-04

全球IPO双雄争霸:纳斯达克科技盛宴 vs 港股巨无霸时代


数字背后不仅是交易所的较量,更是全球资本流向的路线图。

“如果下一批上市公司表现良好,我认为秋季将会非常令人兴奋。”纳斯达克总裁纳尔逊·格里格斯在7月初的发言中带着抑制不住的乐观。

与此同时,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则在另一场发布会上宣布:“港交所二季度IPO募资额已达880亿港元,超越全球所有交易所。”

2025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双雄争霸格局:一边是纳斯达克以142宗IPO、192亿美元募资额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最佳成绩;另一边是港交所凭借二季度单季880亿港元募资额反超纳斯达克,夺回阔别四年的全球IPO募资季度冠军136。

 

科技股盛宴:纳斯达克的强势回归

纳斯达克2025年上半年的IPO成绩单令人瞩目。142宗IPO成功上市,总筹资额高达192亿美元,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科技股的强势回归和市场信心的全面恢复。

在行业分布上,纳斯达克展现了全面优势:在消费类公司IPO上实现了惊人的100%占有率,在医疗健康领域也达到89%的压倒性份额。代表性企业包括消费板块的Smithfield Foods和医疗板块的GLP-1药物开发商Metsera。

SPAC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市场更是成为纳斯达克的专属舞台,占据94%的市场份额。上半年59家SPAC通过纳斯达克上市筹集106亿美元,其中Churchill Capital Corp X创下年度最大SPAC上市纪录。

纳斯达克的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美国资本市场刚刚走出持续两年多的上市干旱期,4月份还曾因美国贸易政策动荡引发市场抛售,导致股票上市活动锐减。纳斯达克全球上市服务主管杰夫·托马斯指出一个关键信号:“用于预测IPO活动的‘IPO脉搏指数’在年初开始上扬,这是市场回暖的明确信号。”

 

募资规模对决:数量与质量的较量

从全球视野看,两大交易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IPO生态:

纳斯达克:上半年总募资额170亿美元(约1,331亿港元),同比增长100%,以157宗IPO数量位居全球首位。

港交所:上半年募资1067亿港元,同比飙升688%,但43宗IPO数量仅为纳斯达克的27%。

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二季度。港交所单季募资额达880亿港元(约113亿美元),反超纳斯达克的95亿美元(约745亿港元),成为当季全球募资王。这是自2021年以来港股首次登顶季度全球IPO募资榜首。

 

差异的核心在于上市企业结构。纳斯达克以科技新贵为主,代表性企业包括:

AI芯片商CoreWeave(筹资14.3亿美元)

金融科技Chime(筹资8亿美元)

数字银行Galaxy Digital2

而港交所则成为行业“巨无霸”的聚集地:

宁德时代募资353亿港元(约45亿美元)

海天味业募资100亿港元(约12.75亿美元)

恒瑞医药募资97亿港元(约12.42亿美元)

单项目平均募资额的对比更为鲜明:纳斯达克平均募资约1.08亿美元,而港交所高达24.8亿港元(约3.16亿美元),几乎是纳斯达克的3倍。宁德时代一家的募资额就相当于2023年港股全年募资总额的85%。

 

中资企业的战略选择:小而美 vs 大而强

在这场IPO盛宴中,中资企业的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:

赴美上市:2025上半年共有40家中概股登陆美股(同比增15家),但总募资仅7.45亿美元(同比缩水60%),最大IPO为茶饮品牌霸王茶姬(3.76亿美元)16。其中39家选择了纳斯达克作为上市地。

这些企业虽募资规模有限,但上市后表现亮眼:霸王茶姬成为中国茶饮赴美第一股,生物医药明星企业亚盛医药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大涨128.26%,金融科技黑马华通金融上市首日飙升396.25%。

 

赴港上市:中资企业更倾向港股,宁德时代、海天味业等“A+H”巨头撑起港股70%募资额。政策支持(快速审批)、估值折让低(宁德时代H股较A股折价仅12%)成为关键吸引力。

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蔡伟荣指出:“尽管面临不确定性,但仍有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,为企业未来发展和市场战略提早布局。” 赴美上市更多是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,而港股则成为中资龙头企业核心融资平台。

 

市场环境与政策逻辑:流动性分化的背后

两大交易所的IPO盛况背后,是不同的市场逻辑和政策环境:

港股崛起三大支柱:

南向资金洪流: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1860亿港元(同比+72%),散户打新热情高涨——蜜雪集团冻资1.84万亿港元创纪录,宁德时代上市首日南向资金买入占比达28.4%。

政策红利释放:推出“科企专线”、降低生物科技门槛,内地政策支持龙头企业赴港(如宁德时代25天完成上市)。

估值洼地效应:恒生指数市盈率仅10.7倍,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7.5倍和纳斯达克指数的34.8倍。

纳斯达克的科技引力:

指数溢价效应: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上涨近8%,显著跑赢标普500指数(+5.5%),成为吸引上市公司的核心筹码。

流动性深度:机构主导(占比>70%),日均成交额达1156亿美元,为科技股提供充分定价空间。

转板机制优势:上半年11家公司转板至纳斯达克,总市值2710亿美元,其中Shopify单家市值就达1230亿美元。

不过,两大市场也面临各自的挑战:纳斯达克面临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,中资企业合规成本上升;港股则需应对新股供应激增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。

 

下半年前景展望:双轨并行的资本新生态

随着上半年数据落定,两大交易所均已蓄势待发,开启下半年的角逐:

港股IPO储备丰沛:排队企业超170家,包括中芯国际、京东工业等硬科技企业,仅6月27日至30日就有23家企业首次提交申请。确定7-8月上市的企业已有8家,包括安井食品、富卫集团等。安永预计港股全年募资额有望突破2000亿港元。

纳斯达克押注科技复苏:聚焦AI与生物医药赛道,设计软件巨头Figma和医疗用品龙头美敦力(Medline)已公开表示准备IPO。纳斯达克同时积极倡导政策改革,呼吁监管机构简化上市流程,以维持市场活力。

 

市场流动性环境也为IPO繁荣创造了条件。奥本海默公司高级分析师欧文·刘分析道:“随着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出台一系列放松监管的政策,资本市场的活跃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。” 而港股方面,随着“跨境理财通”扩围及ETF互联互通深化,南向资金年均流入规模有望成为港股流动性的“稳定器”。

资本的选择已经分化:科技企业仍将纳斯达克视为估值高地,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巨头则在港交所创造单笔353亿港元的融资神话。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在年中业绩会上坦言:“当国际资本寻求中国成长红利,而中国企业需要全球化定价时,香港始终是不可替代的超级联系人。”

九晨财关认为,2025年下半场的资本盛宴才刚刚启幕。

采写CC69864095@qq.com)

编辑:九晨

审核KK

九晨财关,15年二级、一级资本市场服务从业经验,帮助超1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了登陆大A资本市场或全球最大资本市场;协助n×10家中小企业挂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。如果您也想拥有自己的境外境内(美+H→A)上市公司,如果您想投资计划去境外上市的公司,可加微信免费咨询18129800681及加入“九晨财关”朋友群。

九晨财关,只干赚钱一件事,与财富相关的一切事。九晨财关助您避坑,助您成功。

免责声明:本文信息部分源于公开资料,本公司对上述信息的来源、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。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仅供参考。文章中可能有部分数据、资料及配图来源于其他专业媒体或个人的网络公开报道,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,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。